《极限挑战》抄袭门:看国产综艺艰难原创路,何时才能自力更生
大家在抨击抄袭现象的同时,也发出了灵魂拷问,中国综艺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番模样?
这两天,一档国内综艺因抄袭彻底惹怒了网友……
事情的经过非常简单:
首先是东方卫视户外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第六季于5月10日开播,由于这个节目已陪伴大家6年,吸粉无数、曾创造过许多“经典瞬间”,因此其每每播出都会占据好一阵热搜榜。
同样的,第六季播出后,有关《极限挑战》的话题再度被观众们炒了起来,不过这一次,大家关注的却是其抄袭问题。
图:微博热搜截图
原来,有网友发现,本季《极限挑战》播出的两期节目中,有看图猜人名、高脚帽踢球、起床任务、福不福等多个游戏环节与韩国的综艺节目《新西游记》中的游戏大为类似,许多网友还发了两个节目的对比图。
图:服不服游戏环节对比
图:高脚帽踢球环节对比
不仅是游戏内容,还有人指出,就连有的经典镜头都大有抄袭之嫌。
图:微博网友发出的镜头对比截图
这下,中国网友尤其是平时爱看韩国综艺的粉丝们彻底怒了,紧接着就是对《极限挑战》一波接一波的声讨。
图:部分微博网友评论
截止发稿,“极限挑战”抄袭的话题已经引起4.1万讨论,1.4亿阅读。甚至有人将这一次集体声援称为“518韩圈大团结”。
可能有人会问,国内综艺节目抄袭的现象早已不算什么新闻,为什么就这一次大家的反应这么大呢?
可能《极限挑战》自己也没想到,他们这次模仿的对象,实在是太火爆了。
作为韩国综艺,《新西游记》已经播出7季节目,笑料百出的游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其在韩国的收视率一直屡创新高。而在中国,《新西游记》虽然未被国内引进,但每次播出必上国内热搜,豆瓣评分更是平均9.5的好成绩,可见该节目在国内是有一定的粉丝基础。
图:《新西游记》豆瓣评分
除了节目本身,我们在这里还有必要提到它背后的男人——罗PD罗英石,作为韩国知名综艺导演,他的手里曾出过《两天一夜第一季》《花样爷爷》《花样姐姐》《花样青春》等现象级综艺,人民文娱甚至评价他是“他移动的话,韩国综艺届会随之晃动。”
图:罗英石(被“业内”誉为“养活了中国大半个综艺界的男人”)
不用说,罗英石亲自执导的综艺,也是国内节目热衷于模仿的对象。《向往的生活》《旅途的花样》《花儿与少年》《中餐厅》……可以说,国内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综艺都有罗英石的影子。
于是,诸多国内观众对这些综艺开始不满,而随着本次《极限挑战》的开播,“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就出现了今天“全民抵制”的热潮。大家在边抨击抄袭现象的同时,也发出了灵魂拷问,中国的综艺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番模样?
从小范围模仿到大面积抄袭
中国综艺这30年
实际上,国内综艺的发展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大陆第一档真正的综艺,应该是1990年上线的《正大综艺》, 这款由央视与泰国正大集团合力制作的节目,引自于台湾综艺《绕着地球跑》,其设计和制作方式也基本引用了原版设计和制作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正大综艺》给娱乐甚乏的国民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体验。
图:《正大综艺》
7年后,湖南卫视推陈出新,在借鉴台湾综艺《超级星期天》和香港《综艺 60 分》的基础上,推出了我们熟悉的《快乐大本营》。从1997年至今,《快乐大本营》陪伴着一代青年人走过了他们的青春,但与此同时,几乎每一年,快本都会爆出游戏、歌舞等环节出现抄袭现象。
图:《快乐大本营》
除此之外,在《快乐大本营》火爆之后,国内又涌现出一批《快乐星期天》《欢乐总动员》等类似以“快乐”命名的综艺节目。
此后,1998年,央视在购买了英国BBC博彩竞猜节目《GO BINGO》的版权后,制作了节目《幸运52》,正式将在欧美已流行了十几年的竞猜游戏节目带到了中国。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又相继出现《世纪攻略》《赢遍天下》《魅力21》等大量竞猜、益智类节目。
图:《幸运52》
除了竞猜类,婚恋类节目也在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如上海卫视的《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等带动了国内婚恋节目的风潮,而这些节目都能在此前中国台湾和韩国播出的婚恋节目中找到类似之处。
相较于早期普遍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的模仿,千禧年之后,中国综艺却走上了一条野蛮生长之路。
2005年,中国偶像类选秀节目的开山之作《超级女声》引发了全民选秀的热潮,由于节目过于火爆,在那个互联网还并不发达的年代,该节目也成功地名扬海外,但却是“抄袭之名”。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就曾对《超级女声》提起版权诉讼。
图:《超级女声》
据悉,Fremantle Media创新并拥有版权的Idol电视节目模式,是一种从最初全国报名到歌手参加比赛、评委点评,再到观众投票选拔,直至最后优胜者签约唱片公司会全程跟踪并进行直播的模式。此前,其出价7500万美元将该模式授权给福克斯娱乐集团,造就《美国偶像》的神话。
Fremantle Media认为,《超级女声》在没有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模仿并抄袭了这种模式。但由于国内相关法律还不完善等原因,Fremantle Media的诉讼也变得无疾而终。
此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快乐男声》等选秀类节目相继登录全国各大卫视,国内吹起好一阵选秀春风。当然,这些节目并没有获得某方的授权。
但这里有必要提出,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愈加重视,还是有很多综艺节目愿意花高价购买版权。但无奈,由于其他不购买版权的节目有时做的比正规的还要火爆,这就造成购买版权者并没有占到什么优势还深陷维护权益烦恼。
如2008年,江苏卫视获得英国独立电视台《Who Dears Sings》的授权后推出歌唱互动类节目《谁敢来唱歌》,而被指抄袭的节目《挑战麦克风》不仅未受惩罚,还将其节目版权远销海外。
图:《谁敢来唱歌》
2009年,湖南卫视引进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Take Me Out》,制作了大型相亲交友节目《我们约会吧》,次年,江苏台便推出了极为类似的《非诚勿扰》,其火爆程度碾压前者。
还比如在2015年播出的户外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与《极限挑战》,前者是由央视引进了韩国MBC电视台综艺节目《无限挑战》,后者为东方卫视“原创类”节目,该节目多次受到韩国《无限挑战》版权方的指责,但也并没有阻挡其在国内的火爆态势。结果便是,《了不起的挑战》仅播出了一季后便没了下文,而《无限挑战》已走到了第六季。(不过此次极限挑战遭遇抵制风波也算终食恶果)
而这几年,国内综艺又一股脑的抄起了韩国,2018年,韩国媒体《中央日报》便点名批评了中国这几年抄袭的韩国节目,最后一数,竟有34档之多。
图源于网络
原创不易但已经有人已逆风前行
国产综艺之所以呈今日抄袭泛滥之势,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相较于欧美、日韩来说,中国大陆的综艺起步相对较晚,等到中国正式进军行业时,国外的综艺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有了相对成熟的制作体系和庞大的观众群体。在这个收视率、流量决定一切的资本市场大环境下,与其在没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不如引进或者模仿国外已经获得成功的节目,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利益。
其次,国内对于娱乐产业的相关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产业发展。
实际上,我国综艺节目的版权发展与国内广播电视管理政策一直息息相关。
1997年,我国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境外其他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审查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内地电视台自主引进国外优秀节目。
2004年,我国实行的《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中规定,经批准引进的境外电视节目应当重新编辑、包装后方可作为栏目在固定时段播出。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大开引进节目之风,仅2013年,我国播出的引进模式节目就有60多档。在此情形下,我国又颁布了“限模令”,要求卫视每年播出引进新模式版权的节目不得超过一个。由于版权引进受到限制,国内综艺节目的抄袭现象便逐渐多了起来。
但是,政策的限制并不能成为“抄袭”的直接理由,国内节目制作人之所以这样明目张胆的大举抄袭之风实际上还钻了法律的空子。
在2015年发布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综艺节目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有明确规定:综艺节目模式是综艺节目创意、流程、规则、技术规定、主持风格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综艺节目模式属于思想的,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因此,只要不在舞台效果、服装道具、人物装扮上过于雷同,仅仅通过节目主题、流程、环节或人物设计等是难以发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节目组在发现有抄袭现象时,仅发声批评警告,却难以走上司法程序……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国民对版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综艺节目中创新、创意的种子开始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比如,这两年大火的《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均为本地原创类节目,它们的成功也预示着国人也能靠自己做出原汁原味、符合大众审美的原创节目。
图:《中国诗词大会》
通过观众对这些原创节目的追捧,以及对《极限挑战》等抄袭节目的综艺节目抵制,相信国内节目制作人已经意识到,要想创造市场价值,创造品牌竞争力,只有打造出属于自身发展定位的传媒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有利地位,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您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12204701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