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女将带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这家公司却一炮走红?全球疫情正持续蔓延。18日最新消息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96979例,死亡病例7902例。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11万。和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每一场疫情一样,疫苗成为迫切需要的“救命稻草”。
17日,中国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消息点燃了国民的信心,一举登上微博热搜榜。与所有同胞们一样,我们激动与感动的心情难以言喻,人民解放军再一次不负人民所望。我们感动于54岁的陈薇院士奋战一线带队,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军队联合地方企业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那么,这家在疫苗研发中贡献力量的“地方企业”究竟是何方神圣?
01 从埃博拉到新冠,这家成立仅10年的公司已是大病防治“老手”
3月18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下称康希诺)发布公告称,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而在此前的1月末,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曾发布消息称,天津市科技局28日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康希诺受市专项委托,牵头实施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工作。
几份公告让这家年轻的医药公司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由此也带动了其股价大幅增长。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于2009年注册于天津滨海新区。目前,康希诺生物已建立基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结合技术、制剂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拥有多项疫苗核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建立了由十余个新型疫苗组成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对肺炎、结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百白破等一系列疾病的预防,已经获得1个疫苗产品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并已具备量产条件。
现今,康希诺的4个新型疫苗分别在中国和北美进入临床I-III期研究,并多个候选疫苗在临床前研究当中,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及重组结核病疫苗为全球创新疫苗。
谈及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我们不得不提到,康希诺 “年少成名”的往事。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埃博拉病毒感染在几内亚最先出现,初期感染病例数为49人,随后3月底邻国利比亚里发现感染病例,5月塞拉利昂发现感染者。到6月18日,三国已经合并感染528例,死亡率高达64%。这一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大面积爆发后,各国将防治此类病毒疾病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次。
病毒肆虐下,中国也加入了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制行列,康希诺由此登场。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成为了康希诺首个上市的产品,也是中国第一种经批准作应急使用及国家储备的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7年10月,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新药注册申请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受到市场瞩目。
几年过去,当新冠疫情爆发,康希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为研制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02 科创板上市,它的底气来自于此?
除了在疫苗研发上的抢眼表现,这家成立10年0收入的医药企业在资本上的布局也正驶向快车道。
据了解,日前,康希诺在公司官网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这是康希诺继去年初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不到一年后,又瞄准科创板冲刺A股。作为一家港股转战科创板的公司,康希诺的冲刺底气源自何处?
事实上,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康希诺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可谓“少而精”,企查查信息显示,康希诺目前拥有40条商标信息,59项专利信息。其中,商标注册大多核准使用与第五类医药及第42类设计研究,仅有少量商标核准注册于第35类广告销售。
与部分“知产大户”相比,康希诺显得“小门小户”,但“一招鲜吃遍天”,在防疫疫苗研发中拥有多项重要专利的康希诺深得业内好评。
此外,从其招股说明书,我们也能够一窥端倪。据招股说明书信息,2016年、2017年、2018年,康希诺营业收入仅为15.47万元、18.72万元、281.19万元。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却十分巨大,三年时间,康希诺在研发方面分别投入5166.7万元、6810万元和1.13亿元,研发费用逐年增加。
高昂的研发费用带来了实质的成果——小编在中国专利查询系统中查询到,该公司目前已有26个发明专利。在围绕关键技术上,康希诺已在境内外取得18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16项为境内发明专利,2项为美国发明专利。除专利外,公司还开发并掌握了多项疫苗研发中心难以突破的专有技术和生产工艺。
或许,这正是其底气所在。
03 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全球新冠抗疫研发正在“狂奔”
目前,新型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传染疾病,对于这场早已入侵大部分地区的病毒军团,除了中国主动出击之外,许多其他国家及地区也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疫苗与药物研发工作。2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31个针对新冠病毒的候选疫苗。目前,这些疫苗研发项目进展不一。
第一个好消息来源于美国。3月16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一项抗新冠病毒疫苗1期临床试验在西雅图正式启动,一位43岁的女性志愿者成为首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
欧洲疫苗研发也正加紧步伐。
3月16号,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德国CureVac或许会在今年6月前启动疫苗临床试验。据悉,CureVac研发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被外界视为攻克新冠病毒的“种子疫苗”。一旦研发成功,其现有设备可生产数百万剂低成本冠病疫苗。
3月17号,英国剑桥大学表示,该校一个团队正借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加速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据团队领导人乔纳森·希尼教授介绍,最快可能在6月将这种疫苗用于临床试验。此前,英国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也都表示正抓紧开发疫苗。
亚洲地区,源自大阪大学的日本制药企业AnGes日前也宣布,其已展开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苗研发,最快6个月左右制作出疫苗,加上临床试验,12个月有望完成。
我们看到,已有多个国家和机构都已经加入了这场疫苗研发“竞赛”中。不管结果如何,这场病毒已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相信,无论是哪国先研究出疫苗,都将会是人类的一大福音。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您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12204701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